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贵州惠水: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安身”又“安心”

走进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民社区,扶贫车间里数十台制衣机器不停的运转。机器前,工人师傅们正忙着裁剪、缝制、上拉链......惠水县新民社区现有1550户5962人,都是从贫困程度最深的瑶山、麻山、月亮山“三山”地区搬出来的。

新民社区扶贫车间的工人在工作

“搬出大山,住进新家,就是为了摆脱这个穷字,开办移民技能培训班、创办社区扶贫车间是解决移民群众就业最主要的途径。”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说,社区实行搬迁群众全覆盖、全培训,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工种,我们就针对性进行培训。

就业和培训体系的建设解决了移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如今,新民社区2815名劳动力已100%就业。其中,2235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168户贫困户自主创业当上了小老板。

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惠水县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将扶贫产业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向搬迁社区倾斜,围绕群众住得安心建好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群众过得放心建设就业和培训体系,围绕群众充满信心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生活舒心建好社区治理体系,围绕干群万众一心建设基层党建体系,鼓励群众用双手开启新生活,让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近年来,惠水县通过全面实施“五心工程”,着力构建“五个体系”,纵深推进“五个三”后续扶持保障机制,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在社区服务站,年轻的志愿者们成为了搬迁群众的情感交流纽带,无论大小困扰都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沟通、解答。

钟定永是新民社区公共服务站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介绍到,新民社区公共服务站是工会、团委、妇联三家共建的一个服务站。四点半课堂就是每天小朋友放学之后,来这边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一个作业辅导,还要促成他们的全面发展。这边还有一个巾帼手工坊,妇女在家里能做一些手工去挣钱。同时,这里还是工会的一个联系点,工人在工厂遇到什么困难,志愿者也会去沟通、去解决。

在新民社区附近,新建成的惠民小学可同时容纳2000多名学生入学,旁边配套建成的幼儿园能接收约600名学生。漂亮的教学楼,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六年级学生梁雨丽从来没想过,这么好的学校,就建在了自己的家门口。

“我家住在汽贸城安置点,学校离家很近,这里有很多老师,教我知识,营养午餐也比以前好。”梁雨丽开心地说道。

在社区,不仅是学校,其他配套设施如移民服务大厅、医疗站点、农贸市场、老年活动场所、“四点半学校”、文体活动场所等完善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搬迁安置点开工时,就同步规划建设了。

惠水县移民社区医院

如何让搬迁群众有归属感,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表示,只有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继续落实好就学、就医、就业等保障政策,引导群众真正融入新市民的生活,才能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作者:姚万钎 罗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