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聚焦贵州>

增进人文交流 共话绿色发展

——中德人文科技教育合作论坛侧记

7月23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二楼,来自德国及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德人文科技教育合作。

作为2019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题活动之一,中德人文科技教育合作论坛主要内容包含中德绿色发展主题论坛、中德教育交流音乐会,以及贵州大学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协议的签署等,旨在多方面加强中德人文交流。

今年3月,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调研组到访贵州大学,两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4个月的交流沟通,双方在教师和学生互派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生、交流和共享学术出版物、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及科研论坛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交流周开幕当天,贵州大学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启两校国际合作新篇章。

“德国是本届交流周的特邀国,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贵州大学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40多个国家的150余个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介绍,此次双方签约是交流周的主要成果之一,将为两校师生提供更大的平台,推动两校国际合作进程。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在中德绿色发展主题论坛上,来自德国的教育家、行业专家、企业家,和中国矿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的专家学者相聚一起,以“能源转型战略与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新能源发展为核心,交流探讨“新时代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新动态。

“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这使得我们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下萨克森州教育部中国事务员Thomas Hanschke表示,大学合作不能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上,还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项目。

“全球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型不应只有一两种固定模式,各国应根据国情制定转型计划。”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中国事务专员、中国能力中心主任侯正猛表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非常重要,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在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总消耗量。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人民向往的奋斗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进两国在绿色发展上的交流合作。

除论坛和签约外,贵州大学还精心组织了一场中德教育交流音乐会,加强双方人文交流。音乐会上,来自德国的音乐家和音乐演出团体,与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同台演出。“音乐会成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美好契机,通过‘音乐’这个载体,中德两国不同民族文化交相呼应,体现出两国精神文化的互通。”李建军表示,整个中德人文科技教育合作论坛不仅体现出交流周对于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更凸显出交流周平台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作者:刘小明、王雨、冯晨阳、谭支乐、彭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