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春节来临之际,西江苗寨热闹非凡,打糍粑、酿美酒、打银首饰......来苗寨过春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寨内的旅店还是村民住户,家家都有冰箱、彩电,都已实现了水冲式卫生间,洗澡间24小时供应热水,生活质量今非昔比。

就在12年前,西江苗寨所在的西江镇共有20个行政村,99.5%的人口均为苗族,其中有12个村属于贫困村。像西部众多的民族贫困村寨一样,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这里山高水陡,人多地少、生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仅有一条泥土公路通往县城。村里的年轻劳动力人都外出打工,发展一度落后。

自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举办以来,西江苗寨的发展及脱贫致富迅速跨入快车道。以前污水横流、畜粪满街的脏乱现象已不复存在;贵州县县通高速修到寨门口,构建出了西江苗寨和外界交流的快捷通道;电子商务的普及,线上购物受到人们的欢迎,当地的雷山银球茶、雷山青钱柳、雷山天麻等旅游扶贫特色产品受捧。

2008年以后,当地县委县政府抢抓“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召开的机遇,先后投入上亿资金做建设、立规划,在民族文化保护上设规程、定制度;鼓励、引导商户积极参与旅游市场的培育和活化。2009年,雷山县政府注资3348.8万元,成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抓村寨景观打造、旅游经营和外抓客源市场。到2017年5月,入驻西江苗寨的各类市场主体超过了1300多户,旅游业态十分饱满,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目前,西江千户苗寨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西江镇各村村民共计有2000多人。这些村民主要分布于西江1000多家各种经营主体中,在厨师、司机、环卫、安保、管理、餐饮服务、文化表演等岗位工作。这些岗位的工人,每月都能通过劳动得到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收入。

通过旅游开发,西江苗寨游客量从2008年的77.73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827多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74.5亿元;2007年,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仅为1700元,到2019年人均收入猛增到22000元以上。全村现有农家乐接待户322户,扎根在西江苗寨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1300多户,同时还直接带动了临近村寨2000余人的就业。

通过近十年的奋发努力,西江苗寨一跃成为经济旺、百姓富、产业兴、民族文化得到较好彰显与利用的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作为中国和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旅游最大看点就是千百年来世代保留下来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如何让苗族原生态文化在开发的同时不流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就是我们贵州的两个‘宝贝’,不能丢了。”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承礼说。

从2008年起,西江建立苗族博物馆,通过其带动,有20多户苗寨村民开办了家庭博物馆;村寨连续打造出了“古歌堂”为合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西江苗寨先后打造了村寨夜景工程、设置近20个静态、动态、互动的文化体验点,让游客参与其中,不仅强化了旅游体验,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还提升了村民的旅游收入。同时西江苗寨以创新式传承,发展、挖掘出游客喜闻乐见的“高山流水”、“五湖四海”等苗族传统敬酒礼仪,将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审美样式,开发出游客易于接受的文化旅游产品。

自2011年起,“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评级奖励制度”就开始执行并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西江村两委在各种节庆期间举办的丰富多彩、接地气、有温度的民族民间活动,不断掀起了村民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高潮,提升了大家自觉参与的意识。西江旅游公司还直接吸纳300多名对于熟悉、掌握苗族歌舞、芦笙演奏的村民到公司参与“美丽元素”的构建,通过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的参与,让村民在旅游开发和保护中直接受益。(作者:秦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