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浅谈如何有效破解农村法治宣传难题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法治宣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农村法治宣传更是重中之重、国之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飞速健康发展,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和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法治水平显著提升,正逐步建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执法”的法治强国。各地各部门采取了“法治文化基层行”、“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六五普法”、“宪法日”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因受众区域时效有限,未能向基层群众有效延伸,缺乏跟进问效和常抓长效机制,广大农村的法治基层基础依然薄弱、基层群众法治文化水平不高、法治宣传广度深度不够、法治文化氛围不浓、群众遵法守纪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不够强等突出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农村法治宣传,要有专人专职专抓。探索建立“一村一法治宣传员”模式,不断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法治底蕴深厚、法律工作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专人专干法治宣传工作。日常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群众有效解决常见、简单的法律问题;充分发挥法律的预防作用,进村入户,灵活采取村民小组会、院坝会、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等形式,用群众语言沟通、用群众利益做引,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对法律武器的合理运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定期组织村级村支两委成员、合作社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全面学习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适时组织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测试,不断提升村干部对法律的掌握和运用,大力提高为民办事服务和依法管理村级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农村法治宣传,要回应群众所盼所急所需。法治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群体特点,切合群众的实际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善于接受的形式,才能真正激发群众热情、得到热烈反响。实践证明,印有宣传内容的雨伞、布袋、画报、春联等家居实用品往往能第一时间抓住群众的眼球,户外庭审、以案释法、小品、歌舞等形式也能让群众耳目一新、引起兴趣,而一些较为理论高深、学理性强的书籍往往乏人问津。这是农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学法用法意识不强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使命意识,转变传统宣传内容和方式,深入分析研究当地群众实用的法律、感兴趣的内容,多以动画图画、方言白话等表现形式,搭配宣传T恤、图书画报、雨伞袋子纸杯等日常用品,辅以电影短视频、广播电子显示屏、标语集中宣传栏等常用载体,多种形式开展好法治宣传。(作者:陶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