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作为党员,需要不断用党的理论来武装头脑,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以及利益观。以郑培民、杨善洲、郭明义、王彦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说明,只有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处处彰显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需要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我们党有一个光荣的传统,就是经常开展党内同志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共同奋斗。革命年代,这一法宝曾让全中国的共产党员紧密团结在一起,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二、确定人生坐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论自觉与否,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支配和制约。无产阶级人生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革命的人生观。它以解放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现实社会中人生观的最高层次。对党员干部来说,立志献身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尽到当代共产主义的责任,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人生。俄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诺夫斯基曾对人生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曾经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这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人生观。

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它与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态度又对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人生态度与人的行为之间通常具有一致性。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时态度的外在表现。人生态度所形成的是指导人生活动的心理走向,为人的行为活动提供心理准备和采取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在人的一生中,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不同境遇,以及如何对待荣辱、苦乐、义利、生死等问题,皆取决于人生态度。

三、摆正价值天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曾经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说,价值就是一个关系范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各种事物发生各种形式的关系,其中也必然包括价值关系。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上特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文化状况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以“公”字为核心的、实践证明,共产党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做什么人、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自觉地提高党性修养,自觉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做到无论何时何地,始终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四、牢记秉公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还是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是衡量一个党员、领导人员权力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对于该如何正确看待权力,我们的党员、领导人员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要秉公用权,为人民服务。但在权力的具体使用中,我们中的一些人总是犯迷糊: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巨大“利益落差”,少数党员、领导人员心理失衡、道德失序、行为失范、价值失向,产生了“权力寻租”心理,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搞权钱、权色交易,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就要求党员、领导人员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急民之所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树立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观念,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保持一身正气;自重自爱,严格自律,不为功名利禄、金钱美色所动。

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地位是指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通常通过职务、荣誉等反映出来。地位观集中体现为对职务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正确认识岗位和职责的关系。

人民群众赋予各级领导干部以一定的权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实践党的宗旨和主张,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他们的职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职务越高,只是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越大。因此,当党和人民需要出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时,就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代表人民的意愿,廉洁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是要有点儿境界的,共产党人的境界就是为民族和人民谋利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要把高尚的公仆情怀与奋发有为、扎实工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如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的那样:“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至于个人职务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党和人民给自己什么样的职位,就要在那个位置上尽心尽力,发光发热。”再次,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常常将权力与责任割裂开来,只想当官,不想干事。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

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利益观,就是对待和处理利害关系的观点和态度。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社会团体,因为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不同,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利益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内在统一的。党的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共产党人利益观的集中体现。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待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称职,最根本的标准也在这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维护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分析和判断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把握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之所在。(朱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