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聚焦贵州>

奋力打造“多彩贵州公园省”

——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系列报道之三十一

赫章县韭菜坪景区

多极增长:贵州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挖掘培育

(五)发展生态旅游助推扶贫攻坚

近年来,贵州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把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使旅游在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贵州制定了《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到2019年,旅游扶贫带动全省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贵州统筹乡村旅游专项资金等相关项目资金,通过资源整合、规划衔接、项目接入等形式,最大限度把资金配置到旅游扶贫项目上,按照财政资金每投资10万元至少扶持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旅游扶贫子基金每投资50万元至少扶持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带动17万名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贵州将旅游扶贫工作列入贵州A级旅游景区管理办法和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考核重点内容,引导全省250家旅游景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其中,全省5家5A级旅游景区、69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其它176家旅游景区,每家分别带动不少于700名、500名和3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从2017年起,全省4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将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挂钩。通过实施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带动9万名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贵州发挥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用好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实施”原则,编制和完善《全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全省旅游扶贫规划》、《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各地《县域旅游扶贫规划》,重点将2689处优良资源和极贫乡镇新发现的960处新资源优先予以规划和开发。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至少各打造一个精品旅游景区,力争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至少各有一个精品旅游景区和两个乡村旅游点,新规划开发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实施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工程,带动7万名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贵州着力推进“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带动贫困人口直接到乡村旅游企业务工增加收入,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增加收入,直接开办农事体验或旅游活动项目增加收入,直接出售农副土特产品等增加收入。2019年乡村旅游经营户数增加到44500户。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带动25万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贵州大力发展“贵银”、“黔绣”、“黔蜡染”等系列旅游商品,支持各景区利用自身品牌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利用自身融资能力扩大旅游商品生产规模。通过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促销,带动10万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贵州大力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旅游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截止2019年,全省重点培育了300家以上“旅游+”融合发展企业,按照每家企业扶持1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带动3万名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贵州坚持开放式旅游扶贫,充分调动体制内外两种资源、省内省外两个渠道和全社会力量,重点利用7个对口帮扶城市资源优势,采取分级分类结对帮扶方式,创新帮扶联动机制。通过旅游结对帮扶,带动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贵州大力推广实施《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重点指导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客栈及经营户(农家户)评级定档工作,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硬件和软件水平。2019年底前,全省评定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精品客栈和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1500家以上。在乡村旅游评级定档工作中,引导乡村旅游经营户每户吸纳2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

将旅游扶贫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各级旅游部门年度培训计划,突出精准培训,把培训与发展产业、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强化旅游骨干培训,培养一批旅游经营企业、导游、烹饪、乡村旅游创客、乡村旅游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和乡土文化讲解员等实用人才。鼓励各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本地旅游从业人员就地就近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2018年实现了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贵阳市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旅游综合体、山地旅游、特色酒店、文化体验旅游、特色旅游街区。2018年,实施全省“1+5个100工程”涉及32个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和“八个一批”19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10座;开发完成智慧旅游贵阳公众服务平台;推广“1+3+N”综合管理改革,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加挂“贵阳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牌子,县级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加挂“旅游警察大队”牌子;花溪区、开阳县旅游法庭和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挂牌;青岩古镇景区旅游巡回法庭、天河潭景区旅游巡回法庭挂牌。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8家、乡村旅游点16家。推出息烽南山驿站、开阳水东乡舍、乌当枫叶谷、清镇乡愁贵州、修文大木金叶旅游度假村等“三变”示范项目。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10亿元,贵阳成为2019年度最佳优质旅游城市,连续五年荣膺“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

水城县以打造“中国凉都·生态水城”为抓手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水城县对森林旅游高度重视,提早谋划,率先完成县级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把全县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纳入了总体规划中,并把森林旅游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了以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体系。

水城县委、县政府按照“峡谷公园县”的定位,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围绕农旅文一体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确立了把森林旅游培育成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大力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和“森林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旅游地的建设,丰富了水城县的旅游资源,释放出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18年以来,水城县森林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28.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51亿元。

水城县不断加大森林旅游投入,累计投入8亿多元完善森林公园的公路、人行步道、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县级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各专项规划编制、对外宣传推介、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奖补、市场主体培育等。水城县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华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