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聚焦贵州>

奋力打造“多彩贵州公园省”

——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系列报道之三十二

多极增长:贵州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挖掘培育

(六)大生态与大健康协同发展

近年来,贵州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蓬勃发展的大数据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着力构建以“医、养、健、管”为支撑的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省、市(州)、县(市、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大健康产业向纵深发展,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贵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将大生态和大健康紧密结合、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贵州特色的发展之路,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经济社会的重要增长极。

2015年,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六项实施计划》,要求进一步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构建涵盖以“医”为支撑的健康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支撑的健康养老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健康运动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产业、以“游”为支撑的健康旅游产业、以“食”为支撑的健康药食材产业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深入推进大健康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的融合发展。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水平与规模显著提升,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产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依托“六大示范创建工程”、“6个50”重点工程,发展省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县、市、特区)20个、集聚发展示范区30个、示范基地(园区、企业)200个,培育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企业1个,突破50亿元的企业5个,30亿元企业10个以上,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规划到2020年,全省医药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率显著提升,企业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服务化水平明显提高,优势品种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巩固,基本建立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医药产业新体系,力争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增加值190亿元,年均增速10%左右。健康医疗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康医疗产业体系逐步构建,三年共推进不低于283个健康医疗产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39.65亿元。

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基本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森林康养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全省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全省床位数达到23.33万张。

规划到2020年,全省建设64个生态体育公园,64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64个汽车露营地;推动各市(州)和贵安新区建设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或体育旅游综合体、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成立一批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或户外运动协会。建成1至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30%以上,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

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推广应用移动健康终端产品,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培育差异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逐步推广应用分级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推动健康管理产业向新型化、个体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山地旅游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100个旅游景区和温泉省建设加快推进,以“游”为支撑的健康休闲旅游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助推贵州旅游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保持高速增长。

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20万亩,总产值200亿元,总产量210万吨(新增面积70万亩);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5万亩以上,培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种植大县20个以上,打造以苗药为代表的黔药优势品种10个以上;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5个,产地主加工基地9个,构建贵州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现代化信息物流体系和质量追溯保障体系,建设全国中药材产业大省。

为了全面实现上述计划,推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贵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各专项行动计划牵头省领导为召集人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推进各专项行动计划任务的落实。建立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调度机制,确保行动计划顺利推进。

目前,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建成包括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药食材等产业,串联三产、特色鲜明、互动融合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成功打造了贵阳新医药产业圈,黔东南侗乡、铜仁梵净山2个省级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以及贵安新区等10个示范县、兴东民族大健康产业园等30个示范基地和一批中药民族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药集团、美国辉瑞、联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贵州,益佰、百灵等省内医药企业跻身全国医药行业500强。2017年大健康医药产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50万亩,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与此同时,贵州进一步推动实施“治未病”工程。将治未病科建设纳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心)建设质量。推进遵义桃花江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黔东南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向国家推荐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2个以上。加快侗乡、梵净山省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侗乡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民族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把梵净山示范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健康养生目的地。继续实施“六大示范创建工程”,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融合发展,以及苗医药发展和扶贫发展上再认定示范基地和企业30个。构建贵州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现代化信息物流体系和质量追溯保障体系,建设全国中药材产业大省。到2020年,健康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250亿元。

贵州坚持以项目化、实物化推进健康融合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实施“6个50”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发布了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包,涉及项目320个,总投资5248亿元。重点打造汉方大数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神奇制药大健康医药产业园、瑞安国家级GMP药品生产厂等重大项目。

贵阳市突出省会城市区位、人才、信息等要素优势,充分发挥大数据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加快推动大健康医药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构建涵盖“医、养、健、管”多个领域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围绕健康养生、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药食材、健康运动六大产业业态,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目前初步形成以避暑度假养生、生态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度假、特色医疗温泉养生保健等为主体的“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以益佰、乌当、修文、清镇等医药产业园为支撑的“贵阳新医药产业圈”,以“智慧医疗”、“健康云”为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模式。

抓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产业大发展。按照“一核两带四片五极”的产业布局,以总投资1216亿元的140个重点项目为支撑,努力将贵阳市打造为高端健康服务集聚区、中医药产业化新高地、健康云产业孵化基地、康体养生养老首选地。计划到2020年,全市大健康医药产业增加值达1133.4亿元,力争目标达1293.4亿元。

大力发展避暑度假养生、生态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度假产业,推进健康养生示范园区和基地发展,打造一批融合旅游观光、休闲购物、文化创意、农业体验、中药材养生等元素的健康养生产品。做优做强中药产业,发展现代创新中药,加强以苗医药为主的民族中医药发展;培育生物技术药物,合理布局化学制药;发展特色医疗器械、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等智慧医疗产品,探索发展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加强“互联网+医疗”、“大健康+大数据”融合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大健康数据企业。推进“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和“贵阳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医疗”服务。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一批中高端健康养老机构。在乌当区规划市级养老产业园和建设社会福利事业园区,打造乌当区健康养老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延伸重点药材产业链;加快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推广及初加工厂建设,打响“苗药”生态品牌。着力打造山地户外运动,推进健康运动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益佰,乌当、修文、清镇等医药产业园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贵阳新医药产业圈。抓产业融合,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依托大数据产业的先发优势,通过大数据+大健康,推动贵阳朗玛、益佰制药、天安药业、同济堂制药等一批企业探索“互联网+”模式,建立智能化生产车间、电子商务平台和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继续在引领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中当好“火车头”。(华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