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水城县:六万多人告别大山 奋力谱写易扶搬迁“后半篇文章”

“十三五”期间,水城县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战略部署和“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以来,6万多人从此告别大山,搬向了城镇、搬向了园区、搬向了景区、搬向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家园,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崭新人生。“十三五”期间,水城县规划建设易扶搬迁安置区共23个,搬迁安置13720户61593人,其中,贫困人口10345户45898人,占74.52%。搬迁规模全省县区第二,全市第一。目前水城县的工作重心正转向易扶搬迁后续扶持当中,通过全面狠抓“五个体系”建设和“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工作,全力做好搬迁群众新居生活的后半篇文章。

据了解,近段时间水城县以朵街道住武社区的赵艳飞每天都在社区的各个楼栋之间穿梭,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赵艳飞是2019年从水城县果布戛乡高石坎村搬迁到住武社区的一名搬迁户,搬家后的第二个月,她顺利通过社区招聘,成为了社区的工作人员,现在她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新业”,在住武社区担任妇联主席,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

与住武社区仅一路之隔的雁行制衣厂,40多名搬迁群众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平均每月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等待所有生产车间全部投入使用后,该工厂可以解决200多人的就业。

在水城县新桥街道新业社区,搬迁户杨燕林正在忙着和妻子叶发美准备晚上摆烧烤需要的食材。2019年5月,杨燕林一家六口从化乐镇夺坭村搬迁到水城县新桥街道新业社区,现在,杨燕林在水城经开区的一家企业当司机,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妻子叶发美白天在社区担任小组长,晚上自主经营烧烤,在社区当小组长每月有1000元工资,卖烧烤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住房宽敞而明亮,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杨燕林一家真切的感受了到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目前,水城县共有易扶搬迁劳动力28924人,已就业24162人,已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的目标。在水城县,搬迁群众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以此同时,水城县还实现了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韦江乖一是水城县以朵街道住武社区的一名搬迁户,让韦江乖感到最庆幸的是搬迁后自己的两个孩子高圆圆和高锦泓可以在安置点学校就近就学。

水城县第三小学,属于易扶安置点学校,学校距离住武社区不到1000米,学校占地49869平方米,建筑面积21253平方米,共有四栋教学楼,规划42个教学班,招生学位2000人。现已开设24个教学班,有学生人数1300名,其中易扶搬迁学生701人,建档立卡学生541人。

水城县第三小学教务主任朱遵林说:“我们学校主要注重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着重改变的是学生的家庭、个位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个人品质等,及早的让孩子们融入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来。”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水城县结合搬迁群众需要和安置点教育资源供给情况,新建学校21所,改扩建学校6所,师资配备1208人,11388名搬迁群众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目前,水城县各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形成了搬迁群众有就业、有就学、有就医的新生活,接下来,水城县还将在后续扶持中继续增进新家“邻里关系”,提高搬迁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水城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县移民局局长杜薇介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将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统筹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医、就学、就业和社保等后续保障问题,尤其针对我们水城县有6万人的搬迁量,85%都进城的实际情况,就是要紧密的依靠我们城区、景区、开发区、园区,一方面要加大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另外一方面要加大我们安置点的产业培育和岗位开发等工作力度,全面满足我们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要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以上的就业,确保群众在安置点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让我们的搬迁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新的社区勤劳致富,幸福生活。(黄倩、邱洪兴、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