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产业有活力 种地有“钱”景 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幸福稳稳的

“太阳出来红彤彤,大家一起栽香葱;松林葱地上万亩,不用外出去打工……”11月1日,记者走进赫章县松林坡万亩香葱基地,只见数百名村民正忙着采葱、栽葱、冲洗、运输,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家门口就能领固定工资,我也是有工作的人了,亲戚们都很羡慕我呢!”说起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的经历,村民张正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张正英是松林坡乡边街村人,以前,一家人守着几亩地始终过不上好日子,不得不外出务工。2017年,听说老家有了香葱种植基地,张正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基地应聘。此后,她再也没有出门打工了。

“栽种时起垄要高,窝窝深度要在8厘米左右,保障长度在45厘米……”曾经的张正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已成为可以对香葱栽培技术侃侃而谈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

在松林坡乡,像张正英一样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逾1000人,月均工资至少2000元。他们不再“单兵作战”、看天吃饭,而是成为了有技术、有组织的“产业工人”,“葱”向稳稳的幸福生活。

从农民到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张正英是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受惠者之一。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群体的形成,也是我省农业生产的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的一个重大改变。

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思南县许家坝镇中药材种植基地,来自该镇坑水村的张庆会,正忙着除草、管护。去年4月,他把家里的三亩七分地流转给中药材种植基地后,既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以“产业工人”就业,每年光务工收入就有上万元。

2018年,贵州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唤醒千年沉寂的土地,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科学种植、加工流水线,生产车间、产业园区……在贵州各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开花。

生产力发展必然催生生产关系的变革,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群体悄然兴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替代了原先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方式。众多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灵活多样创造就业岗位,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变身新型农业“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如今,贵州农业产业的就业“蓄水池”作用越发凸显,越来越多传统农民投身到现代农业产业,成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增收致富。(吴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