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金海湖新区:“四举措”聚才汇智促发展

2020年以来,毕节市金海湖新区通过采取“四举措”,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维度搭建培育平台,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实现聚才汇智促发展。

突出需求导向,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抓好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定向医学生”引进聘用,实施“脱贫攻坚专项引才计划”,通过“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7名硕士研究生。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派驻2名工作人员在广州市增城区建立劳务工作站,长期开展劳务协作工作,并选派16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广州市增城区挂职和交流学习,引进1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新区挂职和交流。建立回乡创业人才信息库,开展返乡人员谈心谈话工作,引导金海湖籍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就业,现已吸纳80余名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带回资金2000余万元。

突出服务发展,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建立3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共举办14期培训800余人次。期间,开展线上培训活动,为47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线答疑解惑。开展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选派32名专家赴79个村(社区)、49个村集体合作社开展每月不少于1次的技术指导服务。选派10名科技特派员与企业、贫困乡镇、贫困村建立帮带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掌握实用技术。5名科技人才带头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建成刺梨育苗基地182亩,无籽刺梨种植示范基地500亩,示范带动760余名农户。深入开展“农业专家集中会诊”活动,选派产业扶贫技术专家14人组成3个工作小组,采取专题座谈、实地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对乡镇发展的产业开展“把脉问诊”服务。

突出分类管理,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和职责分类,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方式,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增加专利发明和运用、成果转化和推广、创办领办企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竞争上岗机制、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管理办法,积极放宽申报人员范围、拓宽申报渠道,鼓励各类企业职工参加社会化评审和民营系列职称评审,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评价制度环境。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村(社区)干部学历文化提升补贴制度,提升基层一线队伍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突出营造环境,强化人才保障力度。落实各类高层次人才津补贴,全日制博士享受住房补贴15万元/人、硕士享受住房补贴3万元/人;全日制博士享受生活补贴每月1000元、硕士享受每月200元。鼓励干部接受继续教育,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干部职工给予一次性5万元以上的奖励。开展走访慰问专家人才活动3次。2020年,全区11人获得“毕节市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先锋”称号,进一步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加强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投入经费80余万元建设“大规模物理储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林露云)

来源: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