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飞”奔在脱贫攻坚路上

——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驻村队员李飞扶贫小故事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宣布紫云县等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最后胜利。这些奇迹背后,凝聚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李飞就是其中一员。他默默无闻、孜孜不辍,带领野钟村村民齐心奋战、摆脱贫困,赢得了乡亲们的肯定和赞誉。

主动请缨,“不破楼兰誓不还”

2019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全国上下决战正酣。与全国同步,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扶的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的脱贫大战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恰在此时,原攻坚队员因故不能继续驻村帮扶工作,急需得力干部替补上阵。驻村扶贫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要求高,是出了名的“苦差事”。关键时刻谁能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谁能豁得出来?成了中心的一件难事。

党支部委员李飞得知消息后,立即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向中心主要领导表示:“主任,让我去吧!我的请战申请早就提交了,我是农民的儿子,熟悉农村情况,又有基层经验,有信心把驻村扶贫工作干好,野钟不脱贫,我就不回城。”朴素的话语中透着坚毅、含着深情。就这样,胸怀一腔热血,李飞打点行囊就出发。虽然,他也知道,这一去,前面定有“地雷阵”,定有“急流险滩”,定有“娄山关”、“腊子口”,但作为共产党员,他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决心将青春交付钟野热土,用血汗浇灌脱贫之花。从此,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多了一个飞奔的身影。

真抓实干,“敢教日月换新天”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真扶贫、扶真贫,首先得摸清家底。来到野钟村后,李飞迅速进入角色,在这里,不分昼夜和休息日,不论晴雨和寒暑,他走遍野钟村的家家户户,掌握情况、了解需求、谋划门路。历经艰辛,他摸清了野钟村的“八本账”,找准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一年多来,他用脚步丈量野钟的每个角落,把真情融入野钟的万家灯火,用行动躬行对野钟的坚定承诺。

“能不能致富,关键看支部”。围绕党建帮扶,他协助建强野钟村级班子,夯实组织基础,着手野钟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摘帽工作,从营造党建好氛围入手,谋思路、找素材、抓保障,协助策划建成村党员活动室、搞好党建宣传栏及展板、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从“三会一课”着手,在材料和程序上做绣花工夫,把党建工作往实里做,结合工作需要做,围绕脱贫攻坚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当年,野钟村成功摘帽,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市、县“优秀基层党组织”。

产业兴才能农民富。他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脱贫的重要保障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积极配合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队,协助野钟村村支两委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组入户宣传刺梨产业政策,鼓励村民种植刺梨、烤烟等经济作物,亲自示范指导农户如何种植、管护刺梨,协助村合作社兑现刺梨、猕猴桃土地流转费、管护费等费用。通过努力,刺梨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300亩增加到3000亩,烤烟由原来的476亩增加到698亩,猕猴桃由原来的651亩增加到1110亩;还打造了野钟乡黑皮鸡枞项目,用地50亩,大棚40个;2019年又协助引进红心柚800亩。按照“四个一”、“四个有”要求建设小康菜园和棚架,重点打造刺梨基地和干沟麻窝两个示范点,建成小康菜园186个,搭建棚架63个,亲手将刘思益户小菜园和棚架打造成全乡示范点。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加试题”,李飞同村支两委又投入“新战斗”,一手抓春耕生产,一手抓疫情防控,守卡点、做登记、协调防疫物资、做好疫情监测、完善常态防控,实现了全村零感染,村民尽快复工复产,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倾情倾力,“俯首甘为孺子牛”

百姓事情无小事。李飞有一把工作的“金钥匙”:时时处处事事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例如,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为野钟村董五菊发起助学募捐,通过单位职工宣传、捐助等方式为董五菊筹集帮扶资金2万元;当他了解到周顺国女儿周满群有厌学情绪而辍学时,立即进行走访劝导,还经常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加以关心,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劝导,最终周满群入学常山县天马中学;杨必林反映拆除重建补助未落实到位、住居房间门窗未安装,他立即向中心党组报告并成功争取到帮助,又多次现场沟通、多方协调,帮助兑现拆除重建补助1万元,并安装好门窗;他还帮助23户村民打扫环境卫生并要求他们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耐心动员8户老旧危房群众搬迁……。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让李飞成了乡亲们公认的“好亲戚”、“自家人”。

李飞有个秘密从未向人提起,他患有高血压并长期服药控制,直到同事在他房中发现他吃的药才知他一直“带病工作”。当领导出于关心想将他调回时,他毅然拒绝,并再次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罢休。驻村以来,他欠下了孩子两次生日蛋糕,2020年6月儿子急病住院,他处理完工作才请假赶赴医院,次日早上6点,含泪吻别睡梦中病儿,又马不停蹄赶回工作岗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李飞对钟野人民的真挚的爱、对脱贫事业的满腔的情,让他飞奔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脚步铿锵、不知疲倦。(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