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贵州发布 | 贵州印发二零二一年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州印发二零二一年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提升“六化”水平加快生猪产业现代化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振兴生猪产业实施方案(2020-2022年)》,省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近日印发《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2021年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2021年全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存栏1600万头,出栏1800万头,猪肉产量160万吨,产值600亿元;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5%以上,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10家以上,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2%以上。

今年,贵州将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大力推行“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着力提升生猪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品牌化“六化”水平,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生猪产业现代化进程。

着力提升规模化水平。推动“三个100万”生猪养殖基地和65个生猪省级重点项目加快释放产能,今年新增40个省级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全国前20强养猪企业在我省布局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3000家以上。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鼓励其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新增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300个以上。持续开展“大场带小场”行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500家有养殖意愿、具备改造条件的小散养殖户加快扩能升级改造,实现规模化养殖。

着力提升标准化水平。研究制定“贵州生态猪”相关标准,制修订标准5项以上。指导社会团体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研究制定贵州生猪相关团体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养殖“双千项目”,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和养殖场规模大小,分类推进300个以上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聚焦规模养殖场,以非洲猪瘟防控为重点,持续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场)创建工作,统筹做好口蹄疫、蓝耳病等其他动物疫病防控。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至3个,示范带动周边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着力提升良种化水平。按照“常规品种出成效,特色品种走高端”的思路,围绕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依托科研院所,以地方特色品种和引进品种为育种素材,选育肉质优、生长快的新品种(品系),支持建设地方特色生猪育种创新平台2个,力争1至2家种猪场进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加强遗传资源保护,推动地方品种应保尽保,支持建设保种场、保种区、基因库1至2个。提升良种猪精液生产、配送和人工授精服务能力,支持建设省级种公猪站1个、改造升级企业种公猪站或人工授精站点50个以上。

着力提升绿色化水平。积极推行“集中繁殖、分散育肥,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减少大规模养殖场过于集中产  生粪污处理压力。积极推广猪—沼—菜(粮、果、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10个。大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指导开阳、播州、习水、威宁、玉屏、松桃、惠水、纳雍、安龙等9县(区)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机制,实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加强饲料中超剂量使用铜、锌等问题监管,组织实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等行动,严格执行兽药使用休药期制度。

着力提升融合化水平。鼓励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新增培育产业化联合体1至3个。深入推进屠宰加工厂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生猪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域布局。新建或改造升级生猪屠宰及猪肉精细化分割生产线1至2条,积极推进猪肉精细化分割,不断扩大中高端产品生产规模。培育壮大黔五福、盘县火腿等品牌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改造升级加工工艺,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效益,力争将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年营业额提高到5亿元,生猪产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10家以上。鼓励支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将贵州生猪产品上网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经营销售相结合。

着力提升品牌化水平。积极培育“盘县火腿”“黔北黑猪”“毕节可乐猪”“从江香猪”“江口萝卜猪”等区域公用品牌5个,集中培育富之源、五福坊等知名企业品牌3个以上,做大做强贵州风味肉、黔式香肠、凉都跑山猪、礼奇腌腊食品、鼎嘟嘟等产品品牌5个以上,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力争新增认证产品1至2个。(邓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