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七星关区:小山村的大龄“上班族”

早上8点,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浦镇东山村村民王端英和同村其他几位村民准时在村口集合,等待前来接送他们上下班的“专车”。

“我们几个是在大地村务工,因为路程较远,基地老板就给我们安排了‘专车’,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王端英今年已有71岁,去年听说隔壁大地村搞起了猕猴桃种植,需要务工人员,她主动前来应聘。

王端英(右一)和村民正在休息

“孙子长大了,自己的地也流转出去了,在家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点活儿干。”王端英笑着说,别看我年纪大,我们农村人种了一辈子庄稼,身子骨硬朗得很。

起垄、施肥、覆膜,王端英手脚麻利,十分利索,干起活儿来一点不输年轻人。

在王端英务工的大地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像她这样的大龄“上班族”还有好几个,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基地目前总共吸纳40余人务工,去年以来已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

脱贫并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眼下,大地村猕猴桃种植已一年有余,还需两年才可成熟。为弥补短期无法见效的弊端,大地村在猕猴桃基地里套种了1300亩蜜本南瓜,目前正在起垄,清明节前后种植。

“南瓜种植并不是随意选择的,我们是订单农业,南瓜成熟后,公司按照市场价全部收购,每斤最低3毛钱。”大地村副支书已开园说,蜜本南瓜虽然单价低,但胜在产量高,一亩地最高可产1.2万斤,平均产值在1万斤,基地产值能达到200万元,完全能够保证基地的开支。

3月的七星关还有寒意,工作了一上午的王端英扶着锄头歇息,不一会儿,她扯着嗓子吼道:“幺们,时间差不多了,下午再干了。走,先去食堂吃饭。”

群众正在务工

原来,为了照顾离家远的务工群众,基地还专门开设了食堂,免费为务工群众提供午餐。“离家近的就回家吃,离家远的就在食堂吃,都是便饭,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会让村民感到温暖。”易开元说。

“我们是赶上国家好政策了,不然哪里会有这种待遇,每天工作8小时,‘专车’包接送,还包中午饭,工资又准时,和上班有哪样区别嘛!”王端英说,种了一辈子地没挣几个钱,到了70多岁了才发现种地也是能挣到钱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易开元扳着指头算到:“1300亩蜜本南瓜、300猕猴桃、2230亩刺梨,这就是大地村的底气,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不出两年,这满山的黄土就会变成瓜果飘香的‘聚宝盆’。”(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