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聚焦贵州>

七星关区:凝心聚力促发展 乡村振兴开新局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走在宽阔的道路上(陈曦摄)

近年来,七星关区通过狠抓民生项目、做好公共服务、绘制生态宜居蓝图、实施产业融合等措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打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绘就了城乡融合互动、区域协同共进的美丽画卷。如今,七星关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完善设施 厚植民生发展沃土 

曾经,七星关区的优质生态农副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风景秀美的乡村因交通制约而发展缓慢。

七星关城区

“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七星关儿女世代的坚守与接力。近年来,七星关区不断优化交通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加快疏通“断头路”,实施“微循环”,全力打通现代城市与富美乡村的连接通道,构建起一条条发展之路、开放之路、民生之路、富强之路。

如今,高速公路“大动脉”和通村通组路“毛细血管”的形成内连外通的“经络路”,城市建成区扩大到5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4%,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29公里,建成区道路面积率达95%,4300多公里通村、通组硬化路连通千家万户。成贵高铁建成通车,迈入“高铁时代”,厦蓉、杭瑞、毕镇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进大出、高效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路,连着发展,更连着民心。畅达致远,路畅人和。随着道路交通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成为新城市居民。在城市大发展战略下,七星关区各项民生事业重心向乡村、困难群体倾斜,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大球盖菇坝区

“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新建198个扶贫车间,设立1.3万个就业扶贫公益专岗,新增城镇就业累计5.66万人,城镇创业就业更加充分,结构日趋均衡。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42所,新增学位7.8万个,有效化解了“大班额”问题,教育环境更加公平而有质量。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区乡远程医疗和“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每千人床位数达7.79张,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夹岩水利枢纽、双河口水库、龙官桥水库、野角水库基本建成;13座35千伏以上变电站建设完成,农村通电率达100%;5171个新建4G基站、698个5G基站,行政村4G网络、主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

一子落,全局活。持续推进的各项民生事业、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刷新民生幸福指数,彰显区域协调发展的厚度与温度,绿水青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优化功能 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

城乡区域协调,重在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近年来,七星关区以“8+X”项目建设为主线,围绕“七星捧月、众星引领”格局,以示范镇和七个卫星城为重点,打造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制度供给“活而新”的特色小镇,有效衔接了城市、农村。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青场镇初都茶场采收春茶

暮春四月,群山环抱中的青场镇生机焕发,春和景明。

“学校建在家门口,老人看病不出村,生活在这里越来越方便。”说起青场镇这些年的变化,土生土长的吴学满打开了话匣子。

2012年8月,七星关区将青场镇列示范小城镇之一,通过科学合理制定发展建设规划,引进项目,发展白茶特色产业等,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镇村整体风貌日益提升,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目前,青场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300余人,新增城镇人口3860人,创劳务经济收入2.6亿余元,具有乡土气息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休闲小广场成为青场镇靓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建设为青场镇社会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在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七星关区同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并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污水处理、集贸市场、敬老院等项目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城镇发展的势头越发强劲。

“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完成棚户区改造5.6万户,建成安置房项目27个,改造农村危房3.77万户。整区推进“8+X”项目868个,完成投资73.88亿元,新增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5000多个,建成公厕135个,农贸市场11个。

如今,七星关区正在积极推进城市“智慧”建设,通过“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法治毕节”创建等,勾勒出一个功能齐全、运行有序的现代化城市,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规划引领 绘就宜居宜业蓝图

徜徉在七星关城区街头小巷,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环境舒适的小区与悠闲生活的市民相得益彰;漫步乡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新农村建设处处柳绿花红、生机勃勃。

2019.3.18层台油菜花(彭资俊摄)

近年来,七星关区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谋划了“七星捧月·众星引领”城市发展布局,按照“一河百园”城市生态功能网,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有效促进了城乡合理布局、人口合理分布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建成同心城市公园、德溪公园、南山公园和天河广场等大型公共休闲场所,新增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46万平方米;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获中央文明委提名,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预评估。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同心城市公园同心林(杨希喆摄)

为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城乡融合,七星关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成32个乡镇垃圾收运系统,全区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七星关区大力开展“绿化七星关”行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7.75%,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内外兼修让七星关区城市的魅力由内而外地呈现,生态宜居、风景如画的七星关正逐步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市民抬头看得到蓝天,低头看得到鲜花绿草,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三省红都魅力尽情绽放。

三产融合 城乡发展比翼齐飞

产业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生动力。

近年来,七星关区以“一区十二园”建设为目标,把产业园区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高水平开放,城乡发展步入“快车道”。

走进七星关经开区,工厂林立,车辆来往穿梭,流水式的生产线忙碌不停;在广袤的新农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社遍地开花,现代化大棚星罗棋布,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大球盖菇喜获丰收

“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培育、引进14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解决就业1.5万人。并建成4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9个现代化规模蛋鸡养殖场,成为贵州最大的蛋鸡养殖县(区)。橙满园椪柑、太极古茶、茂源人家鸡蛋、刺梨、大白萝卜等一批绿色健康、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远销国内外,农业总产值实现145.35亿元。

一二产业转型蹄疾步稳,现代服务业同样势头良好。“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建成电商产业园、万丰国际商贸城、浙商城等专业市场,划行规市成效明显,农村淘宝交易额始终稳居全市第一,荣获“省级农商联动示范县”称号。

凝心聚力促发展,乡村振兴开新局。如今,区域协调发展为七星关社会经济发展释放强大的动能,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产业与生态之间以及经济建设与群众生活品质之间形成了良性发展机制,区域活力竞相迸发。未来,七星关区将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形成多向开放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筑梦同步小康。(作者: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