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七星关区:为民服务践初心 增强搬迁群众幸福感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连日来,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紧紧围绕广大搬迁群众的需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和担心事。

设立毕盛臻选超市为搬迁群众提供低价优质农副商品(李金苗摄)

近日,由柏杨林街道、区工信局、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毕盛臻选“绿色连锁超市”落户柏杨林街道,超市还未开张,便吸引了众多的搬迁群众前来观看。

走入毕盛臻选店内,货架摆放整齐,蔬菜、水果、肉类、粮油等商品已经摆上了货架,充足的货物、实惠的价格,让不少搬迁群众连连称赞。

“我们开办这样的超市,是为了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花最少的价钱,买最好的商品,。”柏杨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陶永忠介绍,毕盛臻选店以极低的价格向搬迁群众销售商品,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可以享受折扣优惠,大大降低搬迁群众的生活成本,让他们享受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

据了解,为了让群众吃到新鲜优质的农特产品,该超市充分整合了农特产品种植、收购、储存、生产加工、物流配运等运营环节,利用“订单农业”的方式,采购本地各种植、养殖基地的农产品,搭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为搬迁群众提供安全、健康、放心,质优的商品。

“小而美”“精而全”的平价超市助力便民服务升级。毕盛臻选超市落户柏杨林街道,是街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缩影之一。

设立毕盛臻选超市为搬迁群众提供低价优质农副商品(李金苗摄)

自党史教育开展以来,柏杨林街道利用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建设28350平方米的产业园,引进5家企业,帮助群众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同时通过建设农贸市场,开办平价超市等,切实让群众在安置点享受便宜的物价,减少群众生活开支,帮助他们更好发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和能力素养的“必答题”,也是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

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柏杨林街道落实干部帮扶责任制,通过干部包社区、包网格、包楼栋进行层级管理,建立“组长管网格、楼长管楼栋、家长管小家”的“三长”管理机制,全面负责网格、楼栋、家庭的管理,20名干部分配到50个楼栋,每人包保148户,常态化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与群众进行交心交谈一次,梳理政策一次,参与劳动一次,帮助群众打扫环境卫生一次,通过引领群众发展,深入基层群众,问民需听民声,拉近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信任感。

在推进党史教育过程中,街道通过积分制将党员、群众、家庭、物业等十类对象纳入积分制管理,以每人100分为基础分,根据工作和表现情况,对照能力水平、服务质量、公益美德、生活就业等进行积分加减并进行奖惩。通过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服务送到群众家。

设立毕盛臻选超市为搬迁群众提供低价优质农副商品(李金苗摄)

此外,为实现服务管理“零距离”,街道在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群团工作、妇女儿童维权、人民调解等15个功能室,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同时,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让搬迁群众通过“进一扇门、交一套资料、领一次证”,成功实现“最多跑一次”完成登记,解决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目前,街道群众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实现全覆盖,就业率达到92%,通过党史教育、召开流动会、座谈会等方式,搜集群众诉求13条,已全部妥善解决。

“下一步,街道将结合群众的需求,以省委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发展‘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为总基调,按照街道‘1146’工作思路,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难题,量身裁衣制定计划,引领群众开拓致富,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陶永忠说。(作者:李金苗、路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