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毕节市七星关区:种桑养蚕 助农致富

在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德胜社区的山坡上,种植了上千亩桑树,郁郁葱葱的叶片在风中摇曳。去年,德胜社区和梨子村联合通过村级合作社,发展规模化蚕桑养殖,建成的蚕房就坐落其间。

走进蚕房,就看见一排排摆列整齐的木架,这是专门用来饲养蚕宝宝的“公寓”。工人们将从桑树上刚摘下的最饱满、最健康的叶片均匀地撒在饲养架上,成千上万只蚕宝宝啃得桑叶沙沙作响,它们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快速成长。

排列整齐的饲养蚕宝宝的木架

“这是我们今年的第一批蚕,产值大概在30万左右。”小吉场镇党委副书记李麒介绍,小吉场镇历来有养蚕的传统,但以前都是农户自己养殖,规模较小,也比较分散。去年,德胜社区和梨子村联合通过村级合作社,发展规模化蚕桑养殖,虽然处于尝试阶段,发展规模较小,但是试验很成功。今年,合作社按照7个蚕房的容量,正式发展规模化养殖,第一批就孵化了一百个标准张蚕卵。

摆放波浪簇

查看方格厨

“如果桑叶好,我们一年能养5批,现在,第一批蚕已经进入四眠,最多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始吐丝。”李麒说,从蚕卵孵化到成熟吐丝,蚕子的生产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左右,现在平均每天需要一万多斤桑叶,每天采摘桑叶的工人有40人左右。

工人们在采摘桑叶

据了解,这些工人都是通过资金入股或者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的,所有人都是股东,根据最后的纯利润进行分红,所有人一起管桑叶、一起管蚕房,形成共同管理,利润共同分配的模式。

蚕宝宝在啃食桑叶

查看蚕桑生长情况

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建养殖规模,增建大蚕房,增加桑叶种植面积,争取一年达到300万产值,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还将建设蚕丝加工厂,这样不但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合作社每年还能节省下20万元左右的加工费用。(作者:李雪、周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