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

贵州发布 | 贵州省3736项深化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5月28日下午,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动力”新闻发布会,省委改革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肖章杰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情况向媒体做了介绍。

肖章杰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届中央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与中央对标对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省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上下联动、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为贵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0年底,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八本账”2020年底应完成的3736项任务全面按时销账。2020年贵州GDP增长4.5%,实现经济增速连续十年居全国前三,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坚决对标对表中央改革部署,切实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委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贵州发展的重大机遇,精准谋划实施,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一是严格对标对表,抓好改革谋划。贵州省委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作为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4年1月及时成立省委深改委(领导小组),创造性地成立由相关省委常委任组长的8个改革专项小组,按照因题设组、重点突破的原则,成立由省委常委、副省长等省领导任组长的若干专题组。每次中央召开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后,省委深改委(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学习贯彻落实,目前共召开会议52次,审议议题254项,出台改革文件250多个,坚决做到了中央有部署、贵州见行动。 

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压实主体责任。贵州省委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建立省委深改委成员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制度,2019和2020年共领衔45项重大改革任务。建立党委(党组)书记改革工作述职机制,严格落实组长负责制,市县两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三是鼓励基层创新,激发社会活力。贵州省委积极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良性互动,坚持把改革试点作为抓落实的重点,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群众认可的改革“名片”。发源于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在全国推广,2017—2019年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四是健全推进机制,狠抓改革落实。贵州省委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改革落实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平台,将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列入台账管理,实行“月统计、季调度”机制。完善省专项小组、专题组、省委改革办督察机制,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改革落实问责暂行办法。

坚持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各领域改革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贵州省委深改委着力在解决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着力抓好标志性、关键性改革突破引领,使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善,积极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换,有力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经济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至2020年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用电、税费、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共计3049亿元。深入推进“三大试验区”建设,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六年全国第一。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开展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深耕“八要素”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国务院办公厅调查评估报告指出“贵州省‘全省通办’已经成为全国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典型标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牵头建立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首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取消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4项重点任务,贵州省13个方面3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获国家推广。

二是扶贫开发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构建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使用方式和监管方式,深化对口帮扶、定点扶贫改革,建立防贫监测预警保障机制,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亮点纷呈。社会体制改革阔步前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为全国最早省份之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逐步完善。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连续4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全面强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平安贵州”创建,省级领导包案督访和各级领导包案化解等改革措施获得中央肯定。文化体制改革走深走实。国有文化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改革导向进一步凸显,提前1年半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规划组织机制、扶持奖励机制,推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贵州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  

四是政治和党的建设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围绕“三大战略行动”制定或修改重点改革领域法规120件,搭建省政协委员与省领导面对面协商的平台,创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完成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四项改革试点任务,金沙县检察院全国首例大胆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健全完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制定一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序推进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设置管理等工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人才日”等服务机制。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党领导反腐败的工作机制、决策机制和实施举措,建立党委定期分析研判本地区政治生态状况、听取重大案情情况汇报的制度。强化派驻监督,实现派驻监督和巡视全覆盖。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深化,构建“3+1”监督工作格局,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肖章杰还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稳步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产业用电价。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打造一批全国民企500强企业。高质量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证券化。高质量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全力做强“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协作,深化“4+”合作模式。

二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以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使用绩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

三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建设。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紧扣碳达峰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建立碳达峰的责任机制、碳减排的倒逼机制和碳中和的激励机制,在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上大胆探索,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制度创新作出贵州贡献。创新方式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四是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扶持和激励政策。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医疗医药医保疾控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健康贵州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信访维稳联动机制和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

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拓展“贵人服务”品牌,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华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