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贵州>聚焦贵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做强城镇经济 带动高质量发展

阿妹戚托小镇的夜幕被华灯装点,当地彝族群众与远道而来的游客手拉着手包围着小镇广场中央升腾的篝火尽情唱跳。今年“五一”长假期间,这座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小镇又迎来了一个旅游旺季。而在2018年3月前,这热闹的场景是当地人从没想过的。

曾经贴着“极贫”标签的三宝彝族乡,是5000多名阿妹戚托人的故乡。那里山高路远、土地贫瘠,唯有整乡搬迁,才能摆脱贫困。搬出了大山,来到按景区标准打造的新家园;搬进了现代化小镇,过上了靠旅游业“吃饭”的新生活。

近年来,阿妹戚托小镇的故事在贵州不断被续写,一个个特色城镇落地开花,结出了幸福生活的“蜜果”。同时,许多城镇在既有基础上推进产城融合,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共同为全省实现“黄金十年”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贵州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75%的城镇经济,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创造出巨大市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贵州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促进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城镇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的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

工业兴,百业兴。3月初,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工业大突破的号令很快传遍了全省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开发区正努力朝产业集群化方向迈进。

集群既是产业的汇聚,也是发展要素的集聚,更是劳动力的集中。把开发区放在城镇发展的整体中来谋划,必将释放巨大经济活力,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城镇快速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从高楼林立、川流不息的街市,到功能区分明确的产业园区,盘州这座昔日的山区,业已成为全国“百强县”。作为“江南煤都”的主煤仓,盘州2020年煤炭产能占到全省煤炭产量的35%,辖区内拥有的两个省级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北经济开发区,将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驱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而当前的盘州亟待实施城市扩容,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布局调整,通过立足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逐步辐射特色小城镇建设,继续在县域经济升级为市域经济的道路上迈进,力争成为贵昆经济走廊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同样的发展故事在多地上演。昔日的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只是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的一个乡镇,依托锰矿资源,当地点燃了工业火种,产业在承载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驱动当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历经22年,今天的大龙经济开发区已成长为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贵州内陆开放要地的“桥头堡”,并成为铜仁此前承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重要片区,其多个循环产业链也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让这片热土崛起为一座生态工业新城。

事实证明,产城融合才能更好促进区域空间、产业动力、综合功能、社会治理等实现升级迭代,以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为内驱动力,正在让城镇经济不断发展活力。贵州明确,要在“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城镇创新创业活力,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全力做强城镇经济。

贵州将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城镇化现代产业支撑,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推进开发区职住融合,促进开发区由生产型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建成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40个百亿级开发区,开发区新增吸纳就业人口达130万人以上。深入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加快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

同时,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每年引进优强企业1000户以上,力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700万户;新建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创新平台100家,积极申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深入开展大数据“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行动;深入实施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和文旅消费聚集区,打造100个以上城市商圈和100条夜间经济街区,加快建设社区便利店、家政服务设施等;力争城镇化投资累计达到3.5万亿元左右,城镇人均年消费达到2.5万元以上。

【案例】

黔东南高新区: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园区

放眼望去,一条条宽阔水泥大道连接起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工厂、科研中心、服务机构。近日,记者来到这个园区,清晰地感受到工业经济强劲有力的脉搏。

记者看到昔日的产业园区,一跃成为一座生态城市。茶余饭后,一处处将现代气息与地域文化巧妙结合的广场充满了孩子们的嬉笑声,人们在这里散步、休憩,幸福感满满。

21年前,原凯里经济开发区(更名前的黔东南高新区)起步建设时就坚持与凯里市新城区建设一起统筹考虑,随后又纳入到凯里城市经济圈和“大凯里”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于是,加快为园区和企业搞好功能配套成为当务之急,把完善城区功能与优化环境一同发力,其水、电、路、通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与城市衔接,配套建设农贸市场、金融机构、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并建有商业、饮食、超市、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和市民广场。

借力产城融合,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效应凸显,快速发展的园区及工业经济还推动了房地产业飞速发展,一批精品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吸引各地群众涌向这里。与此同时,见缝插绿之后,园区把每条道路打造成生态廊道和景观带;流光溢彩之下,园区不断完善和提升亮化设施。

园区内的中昊电子有限公司,作为较早入住大数据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其3500万元年产值的背后离不开162名员工的辛勤付出。该公司技术总监余熙北说,公司员工大多来自凯里本地,公司门口就有好几路公交车,大大增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

坚持产城景融合,黔东南高新区还致力于把城市打造成美丽景区,同步推进工业发展和生态景区打造,实现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园区先后建设了210广场、下司芦笙广场、下司城东安置区广场、白午生态移民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水景广场和沪昆高铁凯里南站站前广场。

同时,伴随凯麻同城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大力度实施下司古镇旅游开发,先后建成风雨桥、古戏楼、古牌坊、广东会馆、两湖会馆、张先培纪念馆和一批鼓楼等重点景观。此外,集苗侗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商品交易、文化交流、非遗展示、就业培训、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吸引了20余户企业入驻,成为文旅融合集聚发展的生动实践。

毕节金海湖新区:围绕龙头企业配套强化招商引资

运料、配比、上料、煅烧、检验、包装……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的贵州贵航科技有限公司内,500多名职工忙碌于各条生产线。一只只锂电池从这里产出,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生产车间一旁,记者看到使用制造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电解液中,有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毕节凯瑞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作为该区将锂电池作为首位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缩影,三家同在金海湖新区第一产业园内的公司,产品运送车程不超5分钟。

锂电池生产线作为贵航的“邻居”,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新型、优质、环保电解液的高科技企业,“现在园区内9家锂电池生产企业都使用我们的产品,目前电解液销售范围已遍布西南地区。”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乾隆说。

近年来,金海湖新区在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整治方面不断开拓进取,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走进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箱箱黑如煤炭的物质——锂电池正极原材料正从生产线上运出。“目前,除了供应我们园区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外,我们的产品还远销国内外,合作的公司有近200家。”公司董事长刘丕录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经营产品为尖晶石型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及钴酸锂材料,现产品已基本覆盖国内锂电池领域。

“我们将围绕龙头企业不断强链补链,争取在2021年打造百亿级锂电池产业园。”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邓成敏说,随着一家家企业落地投产,产业链不断完善,金海湖新区锂电池产业已从材料、市场“两头在外”转变为生产、销售“园内配套”的格局,极大地降低了园区企业的生产成本,切实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一无所有”到“百花齐放”,毕节的锂电池产业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不断崛起。如今,金海湖新区已签约锂电池项目30个,实现投产18个,年产值超30亿元,基本形成以锂电产品为主要消费品的锂电池下游应用企业,不断健全锂电池上、中、下游配套产业格局。

红果经开区: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最靓丽的发展底色,追求经济增速的同时,地处滇黔交界的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始终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守护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

近日,记者来到红果经开区,详细了解当地绿色园区创建情况。走在宽阔的园区街道,以产促城、以城兴业在这里得到生动体现。从繁华的盘州街市,到功能区分明确的产业园区,交通十分便捷,园区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维持在90%以上。

自2012年红果经开区异地调区建设新区以来,园区坚持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把握机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壮大优势传统产业的同时,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了绿色产业集聚度,逐渐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型绿色建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等绿色产业集群。

在红果经开区的现代红腾工业废物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多元素提取车间,记者看到许多稀有金属产品成列在展示台。

“打个比喻,煤炭中的煤矸石就像是排骨,但这‘排骨’上的‘肉’需要技术提取……”技术中心总顾问谭林平告诉记者,目前技术中心可将六盘水及周边地区产生的工业催化剂、煤矸石等工业废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展示台上产品就是通过技术研发试产后,从煤矸石等工业废物中提取出的。

谭林平介绍,通过产学研多方深度融合,研发、推广绿色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已于2020年9月完成中试研究和专家评审,现处于连续生产优化阶段。

围绕盘州市丰富的煤炭等资源,红果经开区已构建起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煤电—粉煤灰—建材、煤电—脱硫石膏—建材及装饰材料、煤矸石—发电—灰渣—建材、木屑—建材等新型绿色建材产业链,以及植物废渣-有机肥、植物废渣-动物饲料等植物废渣循环产业链。

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落地培育,创新都是驱动力。创新“打头阵”,产业绿色转型更添活力,未来,红果经开区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工业园区典范。

(管云、刘力维、张弘弢)